我們其實都是人|導演 李家驊
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》導演李家驊訪談 小檔案 李家驊,1978年出生,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,目前為大學教授與獨立紀錄片工作者。 紀錄片作品《我無罪,我是鄭性澤》、《景福門日記》、《看不見...
Search
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》導演李家驊訪談 小檔案 李家驊,1978年出生,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,目前為大學教授與獨立紀錄片工作者。 紀錄片作品《我無罪,我是鄭性澤》、《景福門日記》、《看不見...
從小成長於全人實驗中學,沒有受到制式教育的壓抑,黃迦的靈魂充滿了野性與靈性。她追求藝術創作,最初以攝影為媒介,漸漸結合錄影、繪畫、拼貼等媒材,藉由實驗各種類型的創作方式,展開沒有侷限與盡頭的藝術生命。...
盧彥中極其享受拍攝紀錄片期間、四處與人談話交際、融入當地的鬧熱節奏,以及進入後製時期關在工作室獨自挑選素材、剪片的美妙孤靜──如此兩極的、跳躍式的生活模式,為盧彥中所珍愛。 而他回頭去望自身童年,赫...
序 -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「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,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,留下足跡。」- 拉爾夫.沃爾多.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,我們擁有的是什麼?是找到的驚喜?還是創造的滿足?...
李惠仁2004年開始專注台灣禽流感疫情,拍攝《不能戳的祕密》揭開政府防疫漏洞。拍攝過程獨立採集死雞樣本、送檢,並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,一層層解讀政府、學者、雞農之間複雜的權力關係與隱瞞的真相。 近期作...
雙連市場 雙連市場自1930年代就開始運營至今,如今的雙連市場是經歷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延續到了今天。雙連市場作為傳統市場來說,不管是就在雙連捷運旁交通之便利,又或是市場中間具代表性的文昌宮,更有攤...
從國中開始就讀美術班,一路到高中、大學都是科班養成的崔廣宇,並不意圖放大、擴張藝術家的價值與地位,相反的,他認為,自己只是剛好有一些天賦,做的創作也都獲得了正面評價,不知不覺中,也就長成了藝術家。 ...
音樂演奏系統出身的王湘靈,長期關在琴房苦練的她,在畢業後開始轉向影像創作。會有如此轉變,王湘靈認為,古典音樂的訓練十分嚴謹,而相對來說,視覺藝術創作顯得自由開放,更適合她進入發揮。 自言不喜歡生活一...
【顯社會】微型紀錄片影展,我們邀請7位優秀的紀錄片導演許鴻財、黃威勝、廖建華、吳柏泓、劉以羚、潘瑋杰與許志漢,共10部作品來分享,也安排了導演映後座談的活動。3個週末只有12個場次,我們的場地座位不多...
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,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,學習電影製作。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、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《不即不離》,原為劇情片《菠蘿蜜》做電影背景,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。...